本文主要介紹了13種有機廢氣處理方法,一起來看看吧!
1 掩蔽法
原理:采用更強烈的芳香氣味與臭氣摻和,以掩蔽臭氣,使之能被人接收;
適用範圍:適用於需立即地、暫時地消除低濃度惡臭氣體影響的場合,惡臭強度2.5左右,無組織排放源;
優點:可盡快消除惡臭影響,靈活性大,費用低;
缺點:惡臭成分並沒有被去除。
2 稀釋擴散法
原理:將有臭味地氣體通過煙囪排至大氣,或用無臭空氣稀釋,降低惡臭物質濃度以減少臭味;
適用範圍:適用於處理中、低濃度的有組織排放的惡臭氣體;
優點:費用低,設備簡單;
缺點:易受氣象條件限製,惡臭物質依然存在。
3 熱力燃燒法
原理:在高溫下惡臭物質與燃料氣充分混和,實現完全燃燒;
適用範圍:適用於處理高濃度、小氣量的可燃性氣體;
優點:淨化效率高,惡臭物質被徹底氧化分解;
缺點:設備易腐蝕,消耗燃料,處理成本高,易形成二次汙染。
4 催化燃燒法
原理:在高溫下惡臭物質與燃料氣充分混和,實現完全燃燒;
適用範圍:適用於處理高濃度、小氣量的可燃性氣體;
優點:淨化效率高,惡臭物質被徹底氧化分解;
缺點:設備易腐蝕,消耗燃料,處理成本高,易形成二次汙染。
5 水吸收法
原理:利用臭氣中某些物質易溶於水的特性,使臭氣成分直接與水接觸,從而溶解於水達到脫臭目的;
適用範圍:水溶性、有組織排放源的惡臭氣體;
優點:工藝簡單,管理方便,設備運轉費用低;
缺點:產生二次汙染,需對洗滌液進行處理,淨化效率低,應與其他技術聯合使用,對硫醇,脂肪酸等處理效果差。
6 藥液吸收法
原理:利用臭氣中某些物質和藥液產生化學反應的特性,去除某些臭氣成分;
適用範圍:適用於處理大氣量、高中濃度的臭氣;
優點:能夠有針對性處理某些臭氣成分,工藝較成熟;
缺點:淨化效率不高,消耗吸收劑,易形成而二次汙染。
7 吸附法
原理:利用吸附劑的吸附功能使惡臭物質由氣相轉移至固相;
適用範圍:適用於處理低濃度,高淨化要求的惡臭氣體;
優點:淨化效率很高,可以處理多組分惡臭氣體;
缺點:吸附劑費用昂貴,再生較困難,要求待處理的惡臭氣體有較低的溫度和含塵量。
8 生物濾池式脫臭法
原理:惡臭氣體經過去塵增濕或降溫等預處理工藝後,從濾床底部由下向上穿過由濾料組成的濾床,惡臭氣體由氣相轉移至水—微生物混和相,通過固著於濾料上的微生物代謝作用而被分解掉;
適用範圍:目前研究最多,工藝最成熟,在實際中也最常用的生物脫臭方法。又可細分為土壤脫臭法、堆肥脫臭法、泥炭脫臭法等;
優點:處理費用低;
缺點:占地麵積大,填料需定期更換,脫臭過程不易控製,運行一段時間後容易出現問題,對疏水性和難生物降解物質的處理還存在較大難度。
9 生物滴濾池式 原理:原理同生物濾池式類似,不過使用的濾料是諸如聚丙烯小球、陶瓷、木炭、塑料等不能提供營養物的惰性材料; 適用範圍:隻有針對某些惡臭物質而降解的微生物附著在填料上,而不會出現生物濾池中混和微生物群同時消耗濾料有機質的情況; 優點:池內微生物數量大,能承受比生物濾池大的汙染負荷,惰性濾料可以不用更換,造成壓力損失小,而且操作條件極易控製; 缺點:需不斷投加營養物質,而且操作複雜,使得其應用受到限製。 10 洗滌式活性汙泥脫臭法 原理:將惡臭物質和含懸浮物泥漿的混和液充分接觸,使之在吸收器中從臭氣中去除掉,洗滌液再送到反應器中,通過懸浮生長的微生物代謝活動降解溶解的惡臭物質; 適用範圍:有較大的適用範圍; 優點:可以處理大氣量的臭氣,同時操作條件易於控製,占地麵積小; 缺點:設備費用大,操作複雜而且需要投加營養物質。 11 曝氣式活性汙泥脫臭法 原理:將惡臭物質以曝氣形式分散到含活性汙泥的混和液中,通過懸浮生長的微生物降解惡臭物質; 適用範圍:適用範圍廣,目前日本已用於糞便處理場、汙水處理廠的臭氣處理; 優點:活性汙泥經過馴化後,對不超過極限負荷量的惡臭成分,去除率可達99.5%以上; 缺點:受到曝氣強度的限製,該法的應用還有一定局限。